首页 请家教 做家教 学员查找 教员查找 教育资讯 家长校园 教学方法 试题下载 成功案例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注册 登陆
热点推荐
适度游戏,“勇哥”一句话促游戏迷考上厦大
妈妈,我想对你说(厦大家教心理专文)
2013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开始
教育资讯 教学方法 中考 高考 精选模拟 家长校园
注册 登陆
厦大家教 > 正文
高三英语阅读理解的策略
   2009-3-12 10:04:46     yoyo

 

四、完形填空的设计问题分析与解题注意问题

完形填空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集词语辨析、词的用法及搭配、语法、单句理解、语篇理解的考查于一体,既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检测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得具备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该题型难度大,区分度高,是考生们容易“拉开距离”的题型。

       完形填空题材广泛,它涉及日常生活、文史知识、科技小品、政治、经济、人物、社会、故事等各个方面。体裁主要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它的命题原则是“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突出词汇语境化”。

       完形填空不仅考查学生对所学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背景,而且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完形填空是一种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特别是语篇层次上交际能力的较难题型。

填空的词项包括结构词和实义词。完形填空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包括语法概念,词汇运用,篇章结构的理解等综合能力。

 

1. 题型分类与解题技巧

1)词汇题

    词汇是完形填空的最大的考点,主要是对实义词的考查,如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名词的测试要点主要是同义词意义或用法辨析。形容词的测试要点是形容词做定语、表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动词的测试要点是短语、惯用搭配等。副词的考查内容包括各类副词(地点副词,时间副词、方式副词、连接副词和疑问副词)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着重从以下三点来考虑:

    ①考生要注意辨别同义词、近义词或形近词,对于形近词,考生只需辨别意思即可,而对于同义问或近义问,一定要根据句子相关部分的意思,在含义和用法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lAt this moment, the air hostess ______. She looked pale, but was quite calm.

 A. showed          B. presented                C. exposed                 D. appeared   

解析:本题考查功词近词辨析,四个选项都有打“出现暴露”的意思,但是前二项均为及物动词,此处动词后没有宾语,不能用及物动词,所以应当选不及物动词D. appear。我们应该注意,在记忆单词词义的同时还需掌握它的词性、惯用搭配和用法等。

 

2Human brains are the _______.

 A. same      B. identical          C. similar     D. alik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形容词的用法辨析。在四个选项中只有same可与定 冠词连用,其他二项均不能,所以可知A为正确答案。

   

)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句意做出判断。有时从单句看.似乎不止只有一个答案。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做出选择。

 

3If the father says he hates fat meat or the mother refuses vegetables in the child's hearing he is  ______ to copy the procedure.

 A. willing           B. possible   C. obliged   D. likely

解析:本题考查形容词辨析。willingobliged两项表示意愿,possible likely均表示可能, 从上下文判断,应该是可能性, B的句法结构不对,所以正确答案为D

 

   3注意惯用搭配。固定搭配以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介词构成的词组居多,这些词组出现在完形填空中,主要以介词和副词为考点。这类题主要靠平时多读来增强语感,多记词汇的惯用搭配等。考生应根据语感在句中寻找线索,做出选样。如果是动词,还要注意其前后名词的搭配(主谓、动宾搭配等);如果为名词,就要注意它是否与前后的动词或介词构成搭配。

 

4...  you may keep them ______ doing it by themselves.

 A. off        B. without           C. beyond   D. from   

解析:本题考杳的是惯用搭配。keep from意为“阻止,抑制”,如:keep the ice from melting (防止冰融化)keep off意为“让开,不接近”,由此可知只有D与句意相符。

 

5Students can learn the right answers ______ heart in class, and yet never combines them with their working models of the world.

 A. with    B. by      C. to     D. in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词与介词的惯用搭配, 介词by与句中的heart构成固定词组,意思为“记在心里”。

 

2)语法结构题

    对语法结构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定语从句(连接词,限定与非限定定语从句的区别,定语从句与其他主从复合句的区别),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动名词),时态, 语态以及一些特殊句型,如并列句、省略句、倒装句等以及一些词类之间的搭配知识,如名词需要形容词、名词、冠词、非谓语动词、词组及定语从句修饰;动词需要副词词组修饰;及物动词后应加宾语等。此类题除了要求考生具有系统准确的语法知识之外,还要注意上下之的逻辑关系和语篇内容, 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准确率。

 

6I thought the movie would be good for my English. but ______ it turned out, it was an Italian movie.

  A. since   B. when    C. what    D. as

解析:此处不是状语从句。而是定语从句,四个选项中只有as具有此功能。

 

7The behavior and ideals of people change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but they can always go back or go on to something new _____is better and higher than anything in the past.

 A. that    B. what     C. whichever   D. whatever

    解析:本题考查定语从句的关系词的使用。句中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是something而且关系词在句中做主语。因此此处的关系词应该是that

 

8Did you ever have someone's name on the tip of your tongue and yet you were unable to recall it? _____ this happens again, do not try to recall it.

     A. As    B. When     C. While   D. Whether

    解析:本题考查状语从句连词的使用。空缺处应填入表示时间的副词,由此首先可排除whether,其他三个选项均可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其中as强调同时发生, while强调主句谓语动词在从句谓语动词的进行之中发生,两者都与本题不符,所以B正确。

   

3)语篇理解题

    完形填空首先考查的就是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因此考生在做完形填空时,应把它作为一个意思连贯、结构完整的语篇,而不是单项选择。

    ①利用段首句或首段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完形填空的首句或前几句话都是完整的,为考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去挖掘文章的思路,而且,这里往往包含主题句,提供必要的理解文章大意和主要内容的线索。

   

9The task of being accepted and enrolled in a university begins early for some students.

从此句可以推测本文与进入大学,开始大学生活有关。在读下面的句子和段落时,可以根据这一线索来理解和选择答案。

   

  ②把握文章发展的基本线索,搞清段落和句干之间的逻辑关系。完形填空是具有完整内容且按照一定思路发展的文章,各段各句之间都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答题时。考生首先要树立起语篇概念,抓住文章主题思想,理清其结构布局, 明辨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利用句与句、句群与句群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题。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并列关系(连接词有andwhile);转折关系(连接词有buthoweverthoughwhereasnevertheless);因果关系 (连接间有sothereforethusbecause, forsinceas);让步关系(连接词有thoughalthoughdespite, in spite of);条件关系(连接词有ifunless, onceprovided thatin case of);解释关系(连接词有i.e.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顺序关系(连接词有beforeafterandfirstsecond

  thennextfinally)

 

10Arguably the most important conclusion that emerges from the data, _____ is not something  that we found but what we did not.

   A. yet     B. still     C. moreover   D. however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和逻辑关系的能力。全文探讨友谊,并发布了有关友谊的调查结果,表明与人们原有的观点不一致,此处为全文的结尾句,根据全文语义上的逻辑思路,应该选一个表示转折的词,所以D正确。

  

 2.解题步骤

    做完形填空大概要分以下三个步骤:

    l)总览全文,把握大局。考生用大约23分钟,以略读方式快速浏览全文,从语篇整体上了解文章的主题,文体特征,结构框架,找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思路,结合段首句、段尾句和含有连贯意义的词语,找到文章展开的线索以及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关系。

    2)逐句阅读,各个击破。做到通读全文与猜测并行,可针对不同情况分三轮解题。通俗地讲就是,先做容易做的,不会的题目留到下一轮。

    第一轮,对含义明显的词汇,固定搭配或习惯用法,常用句式等纯语言知识问题,可以边读边随时猜测出答案。

    第二轮,做那些在通读过程中未能轻易猜测出答案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答案,不仅仅取决于对文章局部的理解,还要利用上下文、字里行间的线索才能猜测出答案。

    第三轮,集中突破前两轮未能解出的题目。在前两轮的基础上针对最后难关,直接对照选择项,利用前两轮已填入的选项缩小填空范围,采用排除法,排除不恰当的选项,最后敲定答案。

    3)检查核实,通读选定答案后的全文。此时的文章应当是一个语法结构正确,用词语义准确,上下文逻辑关系严密,主题突出,内容充实,意思连贯,层次清晰的完整文章。

 

4.解题技巧

1)利用首句信息解题

       首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它提供的信息是把握全文主旨的关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全文大意甚至全文主题。所以利用首句信息解题是处理完形填空中任何问题都必须遵循的步骤,掌握好了首句,有助于抓住文章主旨,因而我们才可以通过上下文确定文章所要前进的方向。

【例】The measure of a man’s real character is what he would do if he knew he would never be found out.                      ——Thomas Macaulay (NMET 1996)

 〔解析〕这是短文开头的一个引证。它用名人语录揭示主题。本句的意思是:衡量人真正本质的标准是当他知道无人能知晓时,他的所作所为如何。实际上,这是下面完形填空全文的论点。下文紧接着用了4段篇幅,以自己一次考试中的作弊为例,讲述往事,结尾进行了评价——自觉性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如果能顺利地看懂开头所引语录,则能较快地领悟全文的主旨。

【例】I played a racquetball game against my cousin Ed last week. (NMET 2003)

 〔解析〕首句告诉了我们短文是讲什么的。看到这一句我们就可以推断:my cousin Ed 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比赛是否激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正是后面要讲的。

 

2)利用语法分析解题

       在完形填空中,也有部分考查语法项目的题目。对于这类题,考生可以利用平时所学的词汇知识,分析单词(组)的使用范围、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并利用句子结构、句式特点等知识全面衡量所有选项排除干扰。

【例】 51  do you suppose he asked for them? (NMET 2002)

              51. A. What    B. How            C. Who               D. Which

〔解析〕本题中,do you suppose为插入成分。“he asked for them 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句子,因此空格处应该用副词How来修饰谓语动词asked,而不能用代词 What, Who Which

【例】When Ed first phoned and we  37  play, I 1aughed quietly... (NMET 2003)

      37. A. declared  B. mentioned   C. persuaded       D. suggested

〔解析〕后面的句子是虚拟语气,因此用 suggested

 

3)利用惯用法和词语辨析知识解题

  完形填空题中对词汇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习惯用法和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两方面。习惯用法是英语中某种固定的结构形态,即所谓的“习语”,不能随意改动。所以,考生平时应掌握好习惯用法。对词义辨析题的考查有加大力度的趋势。要做好这类题,需要有较大的词汇量和词语搭配能力、词语辨析能力,特别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例】These days, only a few people continue to take the story of the Abominable Snowman  52  . But if they ever succeed in catching one, they may face a real problem: Would they put it in a zoo or give it a room in a hotel? (NMET 2001)

       52. A. lightly   B. jokingly    C. seriously   D. properly

〔解析〕这一段是对全文作出的一个小结,说明雪人的传说流传至今,人们对其所持的态度。句中的“only a few people...”表明时至今日,仍“信其有”的人已经很少了。与之对应,应该用短语动词 take sth./sb. seriously,表示“只有很少人把这传说当真”。

【例】    The word "spaghetti " brought back the  36  (memory) of an evening at Uncle Allen's in Belleville  37  all of us were seated around the table and Aunt Pat... (NMET 2004 I)

       37. A. when               B. where           C. since             D. after

〔解析〕显然第37空考查了定语从句。然而我们是选where修饰at Uncle A1lens in Belleville呢,还是选when修饰evening呢?联系全文我们知道,“我”非常怀念我们一起吃意大利面条的那个晚上,而不是地点,因此答案是A

 

4)利用语篇标志解题

       语篇一般指比句子长的语言单位,如句群、段落、篇章等。语篇与语篇之间往往有表明其内在联系的词语,这些词语被称为“语篇标志”。

       如表示结构层次的语篇标志语有: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等;

       表示逻辑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thus, therefore, so等;

       表示改变话题的语篇标志语有by the way等;

       表示递进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besides, what’s more, further等;

       表示时间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before, so far, yet, meanwhile, later等等。

       在做完形填空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语篇标志语,就可以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上下文的关系。

【例】If the 24- hour cycle is disturbed most people experience unpleasant feelings. For example, people who are not used to working at night can find that lack of sleep causes them to perform badly at work.  1  the daily cycle of sleeping and waking, we also have other cycles which last longer than one day.

       1. A. With   B. As well as   C. Except      D. Rather than

〔解析〕上一段讲的是一天的睡眠和工作的周期,下一段讲比一天持续时间更长的其他周期。文中的also other是语篇标志语。我们必须用连词 as well as(和,又)连接两个同类事物。

【例】

       “My mother believed I could  45  (connect with) the afterlife world,” she told a close friend. “She used to have me speak with my grandmother, who died many years ago.”

       “Can I? I don't think I can,” Tracy said with a 1augh. “But I do  46  when things come to me  47  .” (NMET 2004)

       46.   A. events        B. chance                    C. feelings            D. moments

       47.   A. for no reason    B. from a distance        C. by accident       D. as gifts

〔解析〕“母亲相信我能与死去的人交流”,“Tracy 笑着说‘我能吗?我认为我不能’。” 但是后面出现了But,这就表明了虽然“我”觉得“我”不能与死人交流,但是不知怎么地有那么几次事情就发生在“我”身上。在选择第46,第47 两空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琢磨本句的意思,另一方面要通过But 与前面对比,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出答案。 46. D  47. A

 

5)利用上下文线索排除干扰

       完型填空中有些题目的选项从语法角度来看,都能使所在句子构成有完整意思的一句话,这就需要我们利用上下文线索来排除干扰项,选出最符合整篇文章意思的选项。

【例】

       The  36  (story) of the Snowman has been around for  37  . Climbers in the 1920s reported finding marks like those of human feet high up on the side of Mount Everest. . .

       Over the years, the story of the Yetis has  41  (continued). In 1951, Eric Shipton took photographs of a set of tracks in the snow of Everest. . . (NMET 2001)

       37. A. centuries            B. too long            C. some time         D. many years

〔解析〕37空后紧接着说,climbers 关于 Snowman 的报道是在1920s,距今不足百年,排除A ( centuries)B 项“too long”、C项“some time”表示的时间不明确。D 项则大致地明确了一个范围:从有 climbers 报道以来,至今该算是many years 了。文中有明显的时间提示:从1920s1951 年,其中一个时间状语是“Over the years”。故选D

 

6     利用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解题

       完形填空命题的基本形式是独立的语篇,它以自身的内容提供完整的语篇信息,但其中有时渗透着相关的如文化科学、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方面的知识。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考生在做题时,若能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巧妙地加以运用,特别是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将会大大简化复杂的分析与判断过程,节省宝贵的时间,顺利地沿作者的思路阅读下去。

【例】Most believe the footprints are nothing more than ordinary animal tracks, which had been made  47  as they melted (融化) and refroze in the snow. (NMET 2001)

       47. A. strange   B. large    C. deep   D. rough

〔解析〕根据常识判断,当这类footprints melted and refroze  in the snow 时,它们的确有可能会变得strange, large, deep rough(=not smooth) 。但在诸多特征里面,最能引起人们联想到雪人与一般动物的脚印不同之处是其“大”,而非其他。另外还有这样一个常识:雪上较深的印痕经过融化和再次冻结后,会变得更大一些。故选B

【例】My wordsHe was reading my words out  51  to the whole class. (NMET 2004)

    51. A. loud            B. fast           C. publicly            D. calmly

〔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四个选项都能与read 搭配,但是老师读给全体同学们听,通过常识我们知道,他的声音一定很高,因此得出本题答案为A

 

7     利用逻辑判断解题

【例】...and they said that they had even caught Yetis on two occasions though none has been produced as evidence(证据)...But,   50 , no evidence has ever actually been produced. (NMET 2001)

       50. A. so   B. besides   C. again   D. instead

 〔解析〕用连词 But”,表示前文那位Russian scientist虽有说法,但无证据。由evidence可以追寻到第二段的末尾“none has been produced as evidence”,可以判断是“再次否定”,该用副词again。文章需要把前后所讲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因而必然用到各类篇章粘合手段,关联词的使用就是其一。

 

8     利用暗示和对应解题

  高考完形填空题,虽然也穿插了对语法、短语和词的辨析、句子结构的考查等,但对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线索的逻辑考查仍是重点。暗示与上下对应的思维方法,是突破此类完形填空最关键的思维方式。

【例】

       Mr. Adamson enjoys playing the violin in his spare time. He is often carried away by his own  1 . But it is a  2  time for his neighbors when Mr. Adamson plays as he does so badly.

       One day Mr. Adamson sat by a   3   and began to play the violin as usual. Mr. Adamson seemed to be making  4  instead of music. But he was so  5  that he almost forgot what he was doing. Just then, some stones were thrown out of the window under which Mr. Adamson was sitting...

       1. A. violin   B. music             C. neighbors               D. hands

       2. A. terrible        B. useless     C. wonderful              D. long

       3. A. house          B. door               C. window                 D. wall

       4. A. sound          B. something       C. noises                     D. voices

       5. A. angry          B. excited     C. comfortable     D. disappeared

〔解析〕先不要急于下手,应通过上下文找出相关的暗示。如原文中的划线部分均是有用的暗示。as he does so badly暗示他的音乐令邻居很痛苦,故第2空应选Acarried away by his own...暗示他总是自我陶醉,故第5空答案为Binstead of music 表明他弹出的不是音乐,而是noises,因为它使邻居terrible,故推出14两空的答案分别为BC。而the window暗示了第3空的答案为C

 

9     摆脱思维定势,逆向思维排除干扰

       英语中有一些常用的短语、词汇的搭配形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对此形成思维定势,而高考完形填空中则经常会针对这些思维定势设置一些“陷阱”式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领会全文的意思,打破思维定势,选出最佳答案。

【例】    It isn't really true that he was too  31  (lazy) to work-in fact he had tried a few  32  (jobs). First of all he was a window-cleaner and in his first week he managed to  33  at least 6 windows. (NMET 1998)

       33A. rub           B. drop          C. break               D. clean

〔解析〕John 当窗户清洁工和干其他工作一样,总是出差错,应该选择C才符合语境。可是有些考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敢选。他们认为 manage to do sth. 是“设法做成功某事”因而误选了答案D,可是John —周下来怎么只擦了六扇窗户呢?其实这儿的 manage to do 是说John 的无能,多少有点调侃的味道,意思是“竟然做了某事”,另外从下文他的遭遇和工作失误,以及“It seemed that there was no suitable work for him. 这一句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以说明答案C是正确的。

 

10    利用排除法解题

       解答完形填空题需要考生进行认真的阅读、理解、推理和判断,需要对四个选项进行仔细的辨别、分析,从而去伪存真。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某个题目的正确选项的含义、用法不甚明白, 但发现其他选项有显而易见的谬误。这时,我们可以尝试着用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将干扰项逐项检查、验证,发现错误的选项立即剔除。随着选择范围的缩小,选中正确选项的机率逐渐增大。排除法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

【例】Should the wallet, found in the street, be put into a pocket, or turned over to the policeman? Should the  47  change received at the store be forgotten or returned? Nobody will know except you. But you have to live with yourself, and it is always better to live with someone you respect. (NMET 1996)

       47. A. extra   B. small   C. some    D. necessary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容词的辨义。这篇短文中作者列举几个事例来说明我们每天都会做personal decisions。本空缺就是一例:在商店购物时多找的change(即extra change)应当如何处理?如果对extra的用法和意义掌握不好,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其中选项CD与命题明显不符,所以容易排除。选项B干扰性极强,考生需认真考虑。small change意思是“零钱”,买东西找回零钱,为什么要忘记forgotten 或归还returned呢?明显逻辑不通,所以此处用small意思不妥,我们可以把B项排除。那么剩下的选项A自然就是本题的正确答案。故答案为A

 

11    利用排比结构解题

       “排比结构”指的是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关联,语法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排列的语言现象。排比结构的形式整齐匀称,内容联系紧密。试题命制者常从排比结构的句式相同或相似这一角度,利用其表现意义的关联或对比这一特点来设空。

【例】    Many people now think that teachers give pupils too much homework. They say that it is  51  for children to work at home in their free time.  52  , they argue that most teachers do not  53  plan the homework tasks they give to pupils. (2003春上海试题)

51. A. unnecessary        B. uninteresting             C. unfortunate D. unimportant

52. A. Nevertheless        B. However                  C. Therefore          D. Moreover

53. A. considerably        B. favorably                  C. properly            D. pleasantly

 〔解析〕该排比结构由Many people think that...They say that...they argue that...所组成。在意义上表现了人们(学生家长)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抱怨。该结构中所设置的三个空格的正确填入,要求考生首先把握结构所体现的“主题” —— 抱怨作业太多。其次,要求考生理解三句之间在表达意义上的递进关系。即:作业过多“too much homework”;所以,课余学生在家做作业是没必要的“unnecessary”;不仅如此,教师对作业的设计也不合适“not properly”。故答案分别为ADC

 

12    利用词汇复现解题

       完形填空试题中,某一词常常以原词、同义词或近义词、概括词以及其它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之中。词汇复现的语用意义使得语篇中的句子相互衔接和连贯,从而构成一个完整和有机的意义整体。

  【例】

       And the clerk confirmed that his plane was leaving at nine o’clock three days from that day...

       Since he was  44  in three days, Andy didn’t lose anytime. (2003全国春季题)

       44. A. moving        B. returning           C. staying              D. leaving

〔解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设空部分的解题线索——上文的复现词汇leaving。故答案为D

(13)利用对比结构解题

       对比结构常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出来加以比较或对比。高考完形填空题常常利用句子之间的对比关系或者同一个句子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关系设计题目。

  【例】A pupil who can do his homework in a quiet and  59  room is in a much better position than a pupil who does his homework in a small, noisy room with the television on. (2003春季上海试题)

       59. A. furnished            B. expensive                 C. comfortable              D. suitable

 〔解析〕 该题利用相似短语之间的对比关系来命题。设空部分与下文的a small, noisy room with the television on存在对比关系。作者想借此说明“相同的作业”对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事实上的不公平。答案为C

 

14    利用作者对人物或事情的褒贬性排除干扰

       第一遍通读时,应在掌握文章大意,弄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着重寻找反映语境褒贬性的标志性词汇或句子,这些标志性词汇或句子往往对文章的语境褒贬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    When Ed first phoned and  37  (suggested) we play, I 1aughed quietly, figuring on an  38  (easy) victory. After all, Ed's idea of  39  (exercise) has always been nothing more  40  (effort-making) than lifting a fork to his mouth.  41  (As long as) I can remember, Ed's been the least physically fit member in the family, and  42  (strangely) proud of himself. His big stomach has always ballooned out between his T-shirt and trousers. (NMET 2003)

 

〔解析〕读这一部分,我们明显看到作者对Ed 是看不起的,用词有 laughed, victory, nothing more than, least fit, strangely, big stomach。在这样的描述下,人们就会很容易地想到,(“我”与他比赛,那简直易如反掌(an easy victory) ,在“我”眼中他那么差,然而他却以自己为自豪,怎么不奇怪 (strangely)呢?因此从对人物反面的描述,我们得出这些答案就不难了。

       I was so surprised that I was  47  (speechless). My cousin must have made an effort to get himself into shape.  48  (As a result), at the point in our game when I'd have predicted the score to be about 9 to 1 in my favor, it was  49  (instead) 7 to 9 and Ed was  50  (leading).

〔解析〕surprised 一词道出了情况的转折,我们可以看到这时作者用词的转变。made an effortget into shape 等这些褒义词的使用对这些空的选择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speechless, instead 都是由惊讶得出的。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解题指导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另外,阅读各类英语读物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英浯的认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并可以在很大较丰富的内容和较高的分值比例。

    从阅读部分的选材情况看,阅读材料一般较为简短,最长不超过350个单词;题材比较丰富,有日常生活、科普、人物传记.史地等;体裁较广,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材料来源广泛,有些节选自各类丛书,有些出自报纸杂志,有些则选自各类活页宣传材料。

    阅读部分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所谓阅读理解能力即是指对文章的整体和局部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整体指的是文章的主旨要义、作者的态度、意图等,局部则是指分散于文中的特定信息。试题形式为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择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一、“考试大纲”、“课标”与“教学大纲”对听力的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要求考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课标》要求:

1 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2 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3 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4 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5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

6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教学大纲》要求

1)能以每分钟70-80个词的速度,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和有关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等不同题材的材料。

2)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志等。

3)能运用一般的阅读技巧,基本把握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实、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

4)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5)能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出语篇未直接写出的意思。

6)除课文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20万字左右。

 

二、高考阅读理解大纲解读,命题特点及题型介绍

 

概述

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在阅读量上呈上升趋势,对考生在阅读速度和词汇量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已增至为5篇,占了整套试卷相当大的篇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要求,考生应在35分钟内完成所有阅读文章以及答案的选择,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阅读理解题命制的这种变化是与当前教育的发展相适应的。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网络信息发展的加快,出现了日益频繁的国际间交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量急剧增加。因此,阅读理解题不断加大要求的命题趋势不仅需要,而且势在必行。

    高考阅读理解主要检测学生阅读和理解成段书面语言的综合能力,既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考察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推理、判断等诸多方面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是能否取得英语好成绩的关键所在。

 

(一)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的要求:

    高考英语《考试大纲》以及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分别都对高中英语的阅读能力要求做出规定,归纳起来,大致为:

&n, bsp;   1.能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文段(包括图表和常见标志)

    2,能把握所读材料的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顺序;

    3.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4.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

    5.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6,既能理解具体事实,也能理解抽象概念:

    7.既能理解字面意思,也能理解深层含义;

    8.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9.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以及文章的弦外之音;

10.根据上下文和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判断生词的意义。

 

(二)高考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

1.阅读理解所选的材料均来源于实际生活,涉及的内容也是实际生活内容,强调语篇选材的真实性。   

2.该题所选的语段包括叙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继续保持了体裁的多样化,只有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坚持多样化阅读的考生才能适应阅读理解试题在题材上的多样化。

    3,近年来的NMET阅读理解继续保持了较大的阅读量,该题要求考生准确而迅速地从特定语篇中有目的地获取信息。这一点对考生在大学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应具备尤其应当强调以英语的形式摄取专业信息。

    4.试题语料含有较高的信息量。阅读理解5个选篇都是以简约的语言负载高含量的信息,从语言运作的表层看,各段文字并不构成很大的理解困难,但是隐藏在表层结构下面的则是较复杂的信息,试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5.NMET阅读理解的5个选篇的语篇结构都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各篇或在时间顺序上,或在空间顺序上,或在逻辑推理上,均适用了较高级的组篇手段,这种来源于真实语料的作品同考生平时在课本中接受的清楚明白的语段是很不一样的。

 

(三)高考阅读理解题型介绍:

1. 主旨题——考分辨和提纲挈领的能力

    主旨题是阅读理解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测试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掌握所读材料的大意,这种题型考查学生在语言水平上对文章的把握:能否分辨主题和细节、是否具备提纲挈领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可以运用如下方法:

    把握文章逻辑结构

    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对于做主旨题很有帮助,因为文章主题出现的位置对应于文章逻辑结构中的一个部分。高考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逻辑结构有:

    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说明某一理论的发展,或某一研究成果由过去至现在的情况。属于这种结构的主题通常在首段或末段。

    2)一般 一般。首段做总的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的观点。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主题在首段。

    3)具体 一般。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主题在末段。

    4)对比。进行对比的各事物之间的基本共同点或差异为主题。

    5)分类。分类说明的各大项相加为主题。

    抓主题句

    主题句表达中心思想,其他句子均围绕它进行说明或议论。它在文章中的位置通常为第一段首句、第一段末句和全文末句等地方。所以阅读时对这些地方要特别关注。

    概括段落大意

    根据论述详略确定

    通常与主题有关的部分有较详尽的论述,而与主题关系不够密切的部分论述较简略。

    主旨题除了上述形式之外,还有如下变体:

    标题

问标题的题也是一种主旨题,与主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完全一样、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于选项的形式:主旨题的答案通常以一句话表示,而问标题的答案大多为一个名词词组。此外,标题必须反映文章的中心大意,而且只能反映文章的中心大意。这就要求选项的归纳范围要恰如其分,既不能只提及文中的一个细节,也不能将本文以外的内容概括于其中。

写作目的

   写作目的与文章主题不同,但与它关系密切,所以也可以算做主旨题的一种变体。二者的异同可以从下面的对比中看出:文章主旨问中心思想、文章大意,而写作目的则阐述文章为何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等于文章大意+论述方法(+作者口吻)。文章大意可以根据前面所述的方法找到。至于论述方法,可以根据高考阅读理解的主体文章确定一些。

    advice…(建议,劝告)

    argue for…(论证)argue against…(驳斥)(这两种答案适用于议论文体裁)

    present…(阐述)

    propose…(建议)

    warn…(警告)

    既然全文的写作目的与文章的主旨密切相关,那么段落的写作目的也与段落的大意密切相关,只有反映了段落大意的答案才是段落的写作目的。

    作者态度

解答作者态度(attitude)或语气(tone)题,关键在于把握作者对全文主体事物(与主题有关)或某一具体事物的态度。表达作者态度——褒义、中性和贬义的手段主要有:1)加入形容词定语;2)加入副词状语;3)特殊动词。英语中有些动词也表明说话者的正负态度,如;fail(未能)ignore(忽视)overestimate(估计过高)等动词表示一种负态度。由上可知,确定作者态度,可以有两种思路:问全文主体事物的(包括主题),可以根据阐述主题或有关主体事物的相关句中的形容词、副词或动词确定作者的态度;如果问的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态度,则可以定位到具体相关句,然后确定答案。

 

2.细节题——多种多样,细心对待

    所谓细节题,是指原文提到了某事物、现象或理论,题中针对原文具体叙述本身发问。这类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致总结如下:

    是非题

    出题形式:

    三正一误(三项正确,只有一项不符合原文内容)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except...?

    三误一正(三项错误,只有一项符合原文内容)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解题方法:

    )定位法

    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词回归原文,找到相关句,仔细阅读后与选项相比较确定答案。

    )固定思路

这种做题方法主要与三正一误的下列问法相联系: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entioned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这种问题的正确选项所包含的信息通常连续出现在同一段,而且往往无列举标志词,如firstsecondthird等。做题时只需阅读有关段落,根据一个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找其他两个正确选项,剩下一个原文中未提到的,为正确答案。

2例证题

例子为高考阅读理解的常见考点之一,这类题的基本结构为The author provides in line…(Paragraph…)an example in order to…意思是问文中举出某现象或例子的目的。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如果是说明文和议论文,文章中举出一些例子无非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道理。关键在于这个例子在原文出现的位置,但不管如何,这个例子之前或之后不远处通常都有一句总结说明性的话,这句话就是答案,即举例的目的。如果例子与全文主题有关,则例证主题,答案为主题句。如果例子与段落主题有关,就例证段落主题,则答案为段落主题句;此外,答案为例子前后总结说明性的话。

 其他形式的具体题

 1)定义

 定义可以分为两种;

   a.与主题有关的篇章定义,理解它有助于做主旨题。

   b.具体定义中对某个现象或术语加以定义,有时成为词义题的考试内容;

 2)年代与数字

 这个考点有几种出题方式,但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只要题干问年代与数字,答案就对应于文章中的年代与数字,

 3)比较

 比较考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a.比较级与含有比较意义的词汇手段和句型结构;

 b.表示绝对意义的字眼:

    first(第一)least(最不)uttermost()等;

 c. 表示惟一性的词汇:onlyunique等;

 阅读最好能圈出表示最高级、惟一性和绝对意义的词汇,便于做题对回原文定位,,

 4)原因

 这种题的答案在原文通常有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手段提示:

 a.表示因果关系的名词:result, reason

 b. 表示因果关系的动词:result in(结果)result from(由于,由)base on...(……为基础)be due to(由于)

 c.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或介词:becauseforwhy

 d.表示因果关系的副词:consequently等,阅读时对这些提示词应该予以注意。

除了上述原文有因果关系提示词的显性原因考点之外,隐性原因(两个句子之间为因果关系,但无有关提示词)也是常见考点。不管是显性原因考点,还是隐性原因考点,原文相关句出现的格式都是先说原因,后说结果,而在题干中通常给出结果,就其原因提问。

 

3.词义题——学会推断

要做好这类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列出的约2000个词汇与一定数量的短文,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其次,掌握必要的做题技巧也很重要。不过词义题中所考单词的意义通常超出大纲,所以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汇的能力在考试中显得尤其重要。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法加强:   

破解词汇本身的意义

如何破解词汇本身的意义呢?方法之一是掌握构词法的基本知识。不仅平时可以用这个方法记忆大纲中的词汇,考试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推测词汇意义。假如对英语词汇中包含的前缀、后缀和词根的含义或功能比较了解,就能较准确地推测出它们相互组合形成的整体词义。

利用上下文线索

除了以构词法破解词汇的意义以外,做词义题用得更多的方法是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判断词义。这里的上下文指该词所在的句子本身,也包括这个句子的上下句或更远的上下文。一般而言,上下文线索所提示的意义与所考词汇的关系要么为同义关系,要么为反义关系。假如二者为同义关系,那么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意思;假如二者为反义关系,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反义。

利用语法和逻辑

有时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或者其他方法,仍然不能得到惟一答案,就可以利用语法和逻辑方面的规则来判断,符合语法和逻辑规则的可能为正确答案,反之则不是正确答案。

指代题

指代题作为词义题的一种,也是常见题型之一。解这类题,要注意代词指代总的原则——就近指代:代词指代在性(阴性或阳性)、数(单数或复数)、格(主格或宾格)、逻辑、意义、位置等方面与之接近的名词。就位置而言,如上所述,代词所指代的名词通常在本句或其上句之中;就数而言,单数代词指代单数名词,复数代词指代复数名词,例如:it指代单数名词(单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也可指代一个句子;they指代复数名词主格;them指代复数名词宾格;one指代单数可数名词等。除了位置、性、数和格等方面的要求外,逻辑和意义也是衡量的标准,也就是说,正确的答案应该从意义(主要指语法搭配)上和逻辑(主要指思想内容)上而言都通顺。

 

4.推理题——考识别能力

推理题要求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一定判断和推论,从而得到文章的隐含意义和深层意义。推理题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是文中某一句话,也可是某几句话,但做题的指导思想都是以文字信息为依据,既不能做出在原文中找不到文宇根据的推理,也不能根据表面文字信息做多步推理。所以,推理题的答案只能是根据原文表面文字信息一步推出的答案:即对原文某一句话或某几句话所作的同义改写(paraphrase)或综合。推理题的目的是考识别能力,并不涉及复杂的判断和推理。因此,其主要做法是: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或选项中的线索找到原文的相关句,读懂后,比照选项,对相关句进行同义改写或综合概括的选项为正确答案。做题时要注意题干的语言形式,如According to the passage——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等,虽然从表面上看是问有关全文的题,但实际上不用看全篇,仍然只需要根据选项中的线索找到原文中与之相关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然后得出答案。针对推理题的不同形式,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假如题干中有具体线索,根据具体线索找到原文相关句(一句或几句话),然后做出推理;

假如题干中无线索,如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等,先扫一下4个选项,排除不太可能的选项,然后根据最可能的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到原文相关句,做出推理;

如果一篇文章中其他题都未涉及文章主旨,那么推理题,如inferconclude题型,可能与文章主旨有关,考生应该定位到文章主题所在位置(如主题句出现处);假如其他题已经涉及文章主旨,那么要求推断出来的内容可能与段落主题有关,果真如此,应该找段落主题所在处;如果不与段落主题有关,有时与全文或段落的重要结论有关,这时可以寻找与这些结论相关的原文叙述。

版权声明:以上关于高三英语阅读理解的策略的文章内容属于厦大家教纯公益完全免除中介费,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分享到:
 
版权归厦大家教网所有 copyright 2009-2015
咨询热线: 0592-2190400 张老师